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员风采
李爱青:真情写就一个“农”字

浏览:7450 2009/05/08/10:57

                                                                                                                    
  “如果我留在农科院,也许能获得国家大奖,但那只是我个人的荣誉,农民没有因我而得到更多实惠,所以我回到家乡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李爱青,1959年生,民革党员、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后备)和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首批跨世纪拔尖农业技术专家,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主任、研究员,在麻棉种子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是国内知名专家,多次代表我国参加国际麻棉学术讨论会。
在安徽,乃至全国种子界,李爱青都算是个人物。2003年,他一改传统的操作模式,与安徽省种子总站的同仁一起,领导并参与了首届全国种子“双交会”在安徽的举办,受到农业部、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及国内外种业的好评。2002年以来,李爱青领导的安徽省种子协会创办了中国种业互联网,每年都要举办中国合肥种子交易会,为省内外种子企业与经销商架设起一座桥梁,为安徽种业对外扩展创造了广阔的交流交易平台,使安徽省种子协会的影响力在全国种业系统名列前茅,是全国种子行业唯一获民政部表彰的“全国民间先进组织”。

剪不断也不乱,与农民兄弟的血肉情怀

  其实,李爱青本来可以在学术上更有成就,成为中国农业科学的大专家。在1990年他响应安徽省政府的号召回安徽工作以前,他已经在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工作了5年,在细胞遗传研究方面崭露头角。当时国际黄麻组织还由于他的研究成果专门立了一个国际细胞遗传大项目,并把项目交给中国来做,把我们这个麻类生产大国的科研影响进一步扩大到了国际上。
  当这个前途广阔的年轻人执意要回皖工作时,年迈的导师舍不得,所里也很惋惜。但李爱青还是回来了,放弃了当时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中央科研单位,放弃了自己心爱的研究课题,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开始了他的另一种人生。
  李爱青说,他这一辈子注定都脱不了农村、农民这根生命线。“我在农村住了16年,初中毕业才回到合肥市。小时候外婆干活赶不回来给我做饭,我就在邻居家吃。无论到哪家,人都给饭。”
李爱青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他更了解农村,对农村的特殊感情深入他的灵魂,化作他的精神营养,影响着他对自己人生之路的设计,引导鼓励支撑着他一步步再次回归农村,走向农民。
“农民渴望农业技术,而我手里掌握了大量的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如果我留在中国农科院工作,也许能获得国家大奖,但那不过是我个人的荣誉,农民没有因我而得到任何实惠,农村没有得到立竿见影的发展。所以我回到家乡发挥的作用肯定更大。”李爱青从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因时而动,因势而变。李爱青选择回到家乡,也是看准了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广阔前景。当时中国农科院有很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没法推广出去,科技人员很着急。一方面是农民急需技术,一方面是科技成果无法到达农民手中。当时做推广技术的人是被人看不起的,以为只有二流的人才去搞技术推广。没有人愿意在农民与科技人员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李爱青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只要农民能得到实惠,他愿意付出自己。

扎根乡间农田,要为农民做实事

  “农业技术的生命力只有在农田里才能显现。”李爱青一回到安徽,就一头扎进了农田里,一干就是十来个年头。
  1991年,在皖南的无为县,李爱青他们搞了两万亩棉花的试验示范,进行棉花的技术推广。那一年正赶上安徽历史上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大水淹没了他们的试验田,但到秋天丰收的季节,李爱青他们的试验棉花产量依旧不错,一亩能增收200来元,农民高兴得不得了。无为县当时的种棉面积只有20多万亩,现在已发展到50多万亩,农民们今天还在用李爱青他们当初推广的技术。
“当时领导跟我说,如果家里有困难可以不去。但是我想,自己是棉麻方面的专家,我不去谁去呢。说句实在话,我从小在农村呆过,知道农民的辛苦。”李爱青说。
  知道农民辛苦的李爱青在无为县的试验田没日没夜地守着,因为棉花种植的技术含量很高,施肥、打药、育苗,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引起严重减产。那年五一劳动节,正赶上李爱青结婚,他太忙了,结婚用的房子、家具都是哥哥帮他操办的。结婚没几天,他又走了,两个月才回来一次。连邻家的狗都不认识他,以为是小偷,直追着他咬。等到六七月份,大水一来,家被淹了,新置办的家具全都泡了水,他也没时间打理,还是哥哥帮助给处理的。“但我们种的棉花高产了,这比什么都好。”
  1995年尝到甜头的李爱青和他的同事在淮北阜阳又搞了一个万亩试验基地。这次主要是推广一年四熟的生产模式,尝试搞豌豆、棉花、花生、蔬菜等四季,达到一亩地创造两千元收入的目标。
一年两熟,是淮北的传统生产模式,这种粗放式的耕作一亩地最多也就千元的收入。可要改变农民沿袭千年的生产习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爱青他们搞了一块示范田,有三亩地的样子。通过示范田说服农民,给他们讲道理,还郑重承诺:如果你们按我们说的做了,将来有损失,我们负责赔偿。
  可在没有看到效益前,农民还是不接受,阻力很大。“农民的经济基础太弱了,他们经不起失败。”李爱青并没有责怪农民思想落后,而是对农民的处境充满同情和理解。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李爱青他们手把手地教农民技术,挨家挨户发放明白纸,指导农民什么时候该播种、施肥,什么时候该打药。市、区、乡组织也很支持,在技术关键的时刻,督促农民一定要做到位,施肥、化控、治虫等几个关键环节把握住了,产量一下增加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一年下来,一亩地的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农民兄弟笑了,高兴了。
  淮北农业高效模式的尝试与成功,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安徽省召开了现场示范会,向各地推广经验。省农业厅向全省农业系统通报表扬李爱青,号召全系统向他学习。
  回皖工作的十几年,李爱青在不遗余力推广农业科技的同时,也没有放松科研。他分别主持或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麻棉重点科技项目1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12项,其中主持的红麻分类与分布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998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参与实施的“棉花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已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承担的国家863和省科委“十五”抗虫棉重大项目,已育成了我国第一个抗虫棉新品种“国抗一号”等;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20篇被国家中高级学术刊物录用,6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奖。

劳其筋苦其志,对农民利益的坚定守护

  安徽是农业大省,其种子市场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稳定这个市场,在全国影响很大。在省种子管理总站负责种子市场管理工作的李爱青责任重大。
  “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整治全省种子市场的秩序。不断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让农民购买放心种子。”李爱青说。
  这几年,受利益的驱动,一些不法商人大量制假售假,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李爱青他们去年就查了这么一宗大案子,即“中棉所29”造假事件。
  “中棉所29”种子,由于其高产优质抗虫的特性,受到市场青睐,也被造假分子看中。前年,安徽省十个县的农民由于买了这种假种子,造成了1000多万元的损失,农民要求赔偿,可制假者又没有能力赔偿。
怎么办?事情发生后,安徽省农委专门成立了专案组,李爱青担当专案组主要领导。
  “当时压力很大,事情如果闹大了,会影响社会稳定。”李爱青领着一帮人,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休息,查案情、追假种,一个县一个县地鉴定,一户一户落实农民的具体损失。他们还联系各地分销商及受牵连的上海种子公司,多次协调,就赔偿农民损失进行商榷。最后上海市种子公司赔偿了600多万元,造假公司拿了60多万元,各级分销商出一点,政府拿一点,分两批赔偿了农民,问题得到了解决。
  李爱青说,“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农民打交道。不断接触农民,工作性质不断变化,也不断开拓新的为农服务领域。现在我更重视农民权益的保护。”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爱青越来越觉得你解决得了一个农民的事情,解决得了一个村的事情,但你无法解决更多农民的事情。要解决更多农民的事情,必须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给他们信息。否则东西卖不出去,农产品无法转化成货币,生产得再多也没有用,增产不增收。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高度重视产品的市场销售,让农产品兑现成货币。
  安徽省有1.7万家种子经营单位,如何将他们组织起来,规范他们的市场行为?作为安徽省种子协会的主要创始人,李爱青把为农民做实事与种子协会的工作结合起来,他们评定的诚信种子企业与诚信种子经营户在种子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在安徽种业,如果谁不依法经营,种子协会马上就把他在行业内曝光。另外他们还开展了“全省种子统一防伪”活动,为确保农民买到合格的种子提供保障,促进了安徽种业的健康发展。
  一枝一叶总关情。无论在本职工作,还是在参政议政工作中,李爱青关注的无一不是农民利益的维护。2004年5月,安徽省交通厅印发了《关于对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本省车辆免征车辆通行费的通知》。李爱青觉得文件规定畜禽产品仅为活口畜禽,没有包括冷冻初级加工的新鲜畜禽产品及其奶制品,而这部分产品是安徽对外运输的主要产品;此外文件中规定的蔬菜果品绿色通道的开通时间、范围和要求与生产、流通以及农民实际不相适应。6月4日,李爱青以社情民意的方式提出建议。安徽省省长王金山和分管农业的副省长赵树丛、分管交通的副省长黄海嵩都对意见作出批示。不久,安徽省农委会同省交通厅共同修改了过去不合理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发文全省执行。李爱青的意见和建议被充分吸纳进新的文件中。他的关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立法”的提案,也被省政协推荐给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率领的全国政协视察调研团,李爱青应邀参加了调研座谈,向调研团提供了有关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方面的意见建议。这两年,李爱青还多次参加由分管副省长主持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作为省内知名的农业专家,为安徽的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就在记者采访李爱青的前两天,他收到通知,从6月开始,作为省政协委员的他可以直接向中共省委信息处或省政府信息处,反映他的意见建议。“如果我不是省政协委员,我哪能见着省委领导,哪能提什么意见建议。所以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给我这样的机会,我能通过提案建议、信息直通车等多种方式,把农民的想法建议反映上去,为解决他们的困难做些实在的事情。”李爱青什么时候都忘不了为农民说几句话。

                                                         (汪业芬   陈杰)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