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儿童发育到成人的重要转折时期。此时的心理健康对于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树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标都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关注,一些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业,个别甚至发展成精神疾病。
多年来,由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相关志愿者组成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们,为了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持续在这个领域挥洒着汗水,贡献着智慧。安徽民革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们也是其中的一员。
目前,安徽民革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超过40人,其中,很多人有10年以上从业经历,服务过的青少年数量难以统计。他们持续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无数青少年度过了心理危机,引导青少年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与好评。
今天,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深刻地影响整个社会,学校教育、家庭关系和社会生活都面临着严峻地挑战。回顾工作历程,总结有效经验,安徽民革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们认为:应当打造心灵成长空间,引导青少年自主完成心灵成长,推动全社会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作为一项高尚事业。
一、作一道光,帮助青少年驱散迷雾、悦纳自己、自主地把握生活,实现心灵成长
为什么要有光?因为光可以带来温暖,照亮方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安徽民革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正努力化作一道光,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驱散内心的迷雾,找到并接纳真实的自己,学会自主自立地面对生活,让心灵健康成长。
要有一道光。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因为缺爱。六安民革党员杜琳琳的学生小满(化名)第一次走进教室时,戴着帽子,双手捂脸,低着头,径直走到最后一排坐下。他经常旷课,不和任何人说话,也让老师不要管他。杜琳琳通过了解得知,孩子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连电话关心也很少。于是,她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小满,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多地关注他、关心他。课堂上,多让小满发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及时给予他评价和回应。小满慢慢地改变了,性格渐渐开朗,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在中考理化实验和体育考试中拿到了满分。考完试的那天下午,他送给杜琳琳一支康乃馨,感谢老师的关爱。杜琳琳说:“长期缺乏关爱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深远的。但是,我想努力成为照亮他心灵的那道光,让他相信有爱、有信任的那道光。”
释放压抑的情绪。大脑有情绪优先的原则。当青少年被压抑、痛苦等负面情绪包围的时候,理性会趋于低迷,外界的建议只是一种强加的压力,难以被接受。此时,就需要帮助孩子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这样才能打开孩子的心结。
安徽民革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们用同感共情的方式帮助孩子们释放情绪。蚌埠民革党员张玮说:“首先要让孩子说话。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封闭了内心。要尊重孩子,与他们共情,取得信任,引导他们说出真实的感受。”她的一个案例中,六年级的小海(化名)用刀自残,排斥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说“活着没有意思”,见张玮时也不说话。面对小海,张玮始终保持温柔平和的态度。她结合心理学技能,逐渐打开了小海的心扉,取得了他的信任。小海向张玮倾诉自己的痛苦和无助,泪水夺眶而出。经过多次心理咨询,小海的心扉渐渐打开,脸上也有了笑容。
帮孩子悦纳不完美的自己。青少年对成绩、外貌和家庭条件等的攀比行为,引发了自卑、自责等负面情绪。让孩子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学会与不完美的自己自然相处,才能让他们走出阴霾。
让孩子接受自己的不足,关键在于重塑孩子的信心,要引导孩子不再与他人相比,而是看到自己的成长。阜阳民革党员王文芳帮助的学生小张因觉得自己相貌丑而产生自卑心理,总认为“我跟其他同学不一样”,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接受能力比较弱,学习成绩很差,跟父母关系也不好。王文芳耐心聆听小张的苦恼,帮助她重构认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积极地评价自我,学会管理好自我,不断提高自我效能。现在,小张是某职业中学的学生。她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学习成绩和生活态度都有了很大进步,人也变得积极、开朗。让孩子接受自己的缺点,还需要教给他们应对挫折的方法。合肥民革党员李洁帮助过一名高三女生,她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会不自然,还会脸红、手抖。在咨询中,李洁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在此后的治疗中,她教会这个女生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性联系,自主对抗回避反应,教她学会如何不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通过回访和跟踪了解到,这个女生消除了厌学情绪,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启发孩子自主把握生活。青少年经常会问自己: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将来会做什么?帮助孩子们认清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是安徽民革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们追求的目标。
一是引导孩子认清自己。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难以认清自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要什么?蚌埠民革党员王飞帮助的小明(化名)经常曾经失眠,害怕见老师,觉得学习没有意义,生活也没有目标,整天闷闷不乐,也不知道该干什么。王飞先帮助小明放松下来,引导他重新认识考试成绩和他的关系,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重新找到自己的目标。由此,小明逐渐放下了负担,恢复了学习的勇气。
二是启发孩子自己做决定。蚌埠民革党员陆迎有一个学生,衣着邋遢,爱作弄同学。同学们不喜欢和他玩。陆迎和他谈心,让他把心里话慢慢倾诉出来。原来,这个孩子因为个子矮,曾经经常被欺负,而且他来自单亲家庭,没有母亲。陆迎认为孩子的行为来源于自卑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陆迎对孩子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用专业的知识为他做心理疏导,引导他正视自己的内心。现在,这个学生的状态正慢慢变好,不再对同学恶作剧了,能和同学好好相处。同学对他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观。陆迎说:“要用良好的沟通让孩子从纷乱的内心感受中听见自己的心声,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建一座桥,沟通青少年、校园和家庭,共建利于青少年心灵成长的空间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安徽民革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们积极探索,与家庭、学校共同打造青少年心灵健康的成长空间。
一是弥补亲子关系的短板。影响青少年成长最基础、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家庭环境。安徽民革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们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很可能首先有一对有问题的父母。因此,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必须结合对父母的教育和引导。淮北民革党员赵思嘉创办的安徽看见心理中心自2018年至今,每周五下午7点开设以儿童、青少年家长为主的“智慧父母讲座”,内容包括:青少年各年龄段心理特点、家长学会有效聆听、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等。近几年,赵思嘉还将青少年心理综合训练与智慧父母讲座同时开展。从受帮助的青少年个案比例上看,100%的学生重返校园,心理恢复健康,问题有效解决。
遇到不合格的父母怎么办?那就需要补上孩子人格上缺失那一块。淮南民革党员白孝红帮助的一个11岁男孩,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经了解,他父母离异,母亲脾气暴躁,经常批评指责打骂他。白孝红通过和孩子交谈,充分收集资料,针对孩子的问题,采用“情绪宣泄法、认知行为疗法、自信心训练、阳性强化法”等,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减少孩子的自卑感,建立他对自己的认同。现在,这个学生已经可以专心听讲、完成家庭作业,还交了几个朋友,回归了正常的校园生活。
留守儿童的家庭往往是缺位的。马鞍山民革党员戴玲帮助的一个女孩叫阿凤(化名)。她的母亲不辞而别,父亲长年外出务工,她自己则因为抑郁症辍学在家。戴玲将这个女孩作为长期心理帮扶的对象。帮扶2个月后,阿凤重返校园,其后,又经过4年的心理干预和重建,她已经回归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022年春节前夕,戴玲按照约定去看望阿凤。虽然阿凤也聊生活中的苦恼,但她眼神里的火花已经点燃。
二是打造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校园空间。《教育实验与研究》杂志2017年刊登了一篇文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其中指出,对合肥市的中小学生中调查显示,2.6%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55%,检出率最高的是学习焦虑。校园是安徽民革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们最重视的的阵地。宿州民革党员候梅帮助的小文(化名),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受到了打击,其后,只要临近或参加重要考试,就焦急、心慌、失眠、做噩梦,白天上课还会头脑昏沉,3个月内学习成绩从班级第5名掉到了第42名。候梅为小文制定了系统的心理疏导训练方案,引导她用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认知,将焦虑划分为10个等级,对她进行系统脱敏训练,不断降低焦虑水平。另外,她还给小文布置家庭作业,通过记录成功事件积累自我成就感,并进行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随着训练方案的推进和展开,小文考试紧张状态缓解了很多,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又重新回到班级第5名。
事实证明,如果介入及时,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就可以有效化解。六安民革党员诸安农得知一名高中生因和父母发生冲突闹着要自杀后,及时同家长、学生分别进行交流,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事情的起源是该学生给女生发信息后手机被没收。他怕被老师发现后没有面子,于是逃学、说谎,与父母发生矛盾,情绪激动导致了该事件。诸安农与孩子深入交流,肯定他青春期对异性的看法,消除他对老师批评的误解,让他认识到父母对他的爱,帮助他从极端情绪中走出来,及时化解了危机。
为打造校园心理健康空间,安徽民革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们还创新了多种方法。滁州民革党员李昂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团体活动课《认识消极情绪》等课程;赵思嘉组织心理老师进驻淮北市长山路小学,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服务和指导;张玮在蚌埠论坛“蚌埠市开学第一课——心理健康进校园”现场直播中,担任主讲教师;陆迎坚持每学期为安徽机电技师学院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建立高危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目前已完成近6000人次的心理健康专业测评。
三、做一名宣传员,汇聚合力、建言献策、宣传推广,推动全社会支持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事业
“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安徽民革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们一直持续地推动全社会共同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事业。
一是凝聚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合力。个人的能力是沧海一粟,联合起来就可以汇聚成磅礴的力量。为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合力,安徽民革组织和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们采取了3种方式。方式一,民革组织联合其他机构开展活动,如民革蚌埠市委会联合蚌埠市心理健康研究会、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六家单位公开招募志愿者,组建了40多人的疫期心理援助团队。民革淮南市委会依托安徽致诚公益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淮南市青少年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为本市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成长指导、法律服务等。方式二,党员中的专业人士参加社会公益组织,开展服务活动。如黄山民革党员查欣带领黄山市徽州区蓝馨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关爱困境中的儿童”等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活动。目前,协会已由原先的16名志愿者发展成现如今的100多人。方式三,民革组织将党员中的专业人士组织起来,开展服务活动。如民革马鞍山市委会成立博爱志愿服务总队心理咨询服务分队,走进社区和中小学开设“社会情感课程”,并为中小学的专职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学理论和技能辅导。
二是为完善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言献策。为减轻青少年的课业负担,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民革安徽省委会先后提交省政协月度协商会口头发言《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水平》,以及《集中“双减”工作行政处罚权,完善”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丰富县域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多元聚力,助“双减”》等多件省政协月度协商会书面发言。
为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制度和物质保障,民革芜湖市委会提交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安徽民革党员陆续提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清“两条路”》《关于中高考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和建议》《建议我省尽快出台统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筛查政策》等多篇社情民意信息。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会主委马传喜在2023年3月召开的常委会议上,专门强调了做好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参政议政工作。5月,安徽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安徽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王安义带队就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开展调研。
三是让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共识。多年来,安徽民革组织和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们一直积极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希望全社会彻底消除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的歧视,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作为一项全社会共同认可的高尚事业。
安徽民革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们通过各种渠道推广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他们走进社区、乡镇,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蚌埠民革心理健康工作者通过12355心理维权热线,淮南民革心理健康工作者通过12355青少年服务台,坚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向社会传播心理健康理念。戴玲自2016年起,作为特邀心理嘉宾,连续参加逾100期马鞍山生活故事广播栏目,通过电波宣传家庭教育,推动家庭教育在广播节目中的常态化,延伸了家庭教育的社会面。蚌埠民革党员孙明亮选送参加蚌埠市中小学生校园心理剧比赛的心理剧,连续3年获得高中组一等奖。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安徽民革各级组织和党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们将踔厉奋发、锐意进取,为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身体和心灵的和谐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