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1日,省民革秘书长王家琪带领机关干部来到位于潜山县的国民革命军一七六师抗日烈士墓园扫墓。王家琪秘书长一行在墓园所在地野寨中学徐汉夫校长等人的陪同下,在墓碑前向烈士鞠躬致敬,敬献花篮并参观忠烈祠、博物馆,考证墓园的碑刻,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国民革命军陆军一七六师抗日烈士墓园坐落于天柱山脚下,建于1943年,墓中共收葬985位抗日阵亡将士骨骸,其中有三位团长,墓区有白崇禧题书的纪念塔(文革中毁坏)。墓冢前矗立范苑声撰写的"碑志"及烈士姓名石刻,墓基四周苍松翠柏掩映,庄严而肃穆。该墓1998年被定位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考证,一七六师的前身即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八军一七六师。一七六师在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为抗击外侮,自1937年10月至1938年,由南宁开往上海,先后驻防宝山、嘉定、常熟、合肥、涡阳、蒙城等地。为阻击日寇侵犯武汉,又赴鄂东,移师蕲春,转战英山、霍山一带。该师一直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在天柱山沿线对日寇的防御战中,一七六师声名最著。史料记载一七六师“越时六年,转战数省,大小百战,歼敌数千”。自损“中级军官六员,下级军官八十九员,士兵三千六百一十八名”。
为表彰一七六师阵亡将士,光大其为国捐躯精神,所在战区的安徽桐城、怀宁、太湖、宿松、望江、潜山、霍山、无为、庐江及湖北英山、黄梅、广济、蕲春等十三县民众士绅自动捐资修建公墓。1942年10月至1943年六月,以国民党安徽省第一区安庆督察专员范苑声为首的筹委会将包括三位团长在内的985具烈士遗骨葬于天柱山脚野人寨三祖寺附近的青山之上。原计划安葬的一千二百多具遗骨,却因难以在战区全部搜寻到而未能如愿。“青山处处埋忠骨”,但愿忠烈们都能安息九泉!
公墓建有烈士墓一座,上嵌民国国徽,前立大小七块刻有将士姓名的石碑。墓前30米处忠烈祠一座,内有牌位四座(据说是为牺牲的四位团长所立),有两幅分别由第四十八军正副军长莫树杰、苏祖馨题联:“为国家保障山河,抗战捐躯,洵不愧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闻鼙鼓缅怀将士,昭忠表烈,永难忘丹心贯日,浩气凌云”。“负驽效前驱,碧血黄沙殉一死;遗骸正丘首,青山白骨共千秋”。还建有纪念塔一座,亭阁三座:浩然亭、光岳亭、觉后亭。以及景忠厅、韬励楼等。公墓刻有白崇禧将军题词:“忠烈永存”、“陆军第一百七十六师阵亡将士纪念馆”。
为抚养烈士遗孤,激励后人,同时为了公墓管理,取“景仰忠烈”之意,在此创办了“安徽省私立景忠中学”——野寨中学的前身,如今已是安徽省重点示范高中。爱国精神在这里得以弘扬,像种子一样撒向四方。
墓园的创建人范苑声, 1941年任安徽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8年当选国民党经济立法委员。入台后,主持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工作,在经济研究方面的颇有建树。1990年7月病逝于台北。根据他的遗愿,将遗体运回故乡,安葬在国民革命军一七六师抗日烈士墓园旁,并将其多年收集的珍贵文物和历史档案捐赠给野寨中学,学校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校博物馆。
王家琪秘书长感谢野寨中学领导和同志们多年来对墓园的保护和建设付出的心血,就文物的保护和墓园的扩建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表示将为墓园的维护和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后人能更好的缅怀先烈并让墓园为皖台交流做出贡献。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