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员风采
【建言者说】刘华:奏好参政议政三部曲——定题、调研、撰文

浏览:194 2024/12/24/10:32


作为一名民革党员,我深知,参政议政工作是践行入党初心、体现责任担当的重要路径。作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教师,我将本职教学科研工作与建言资政深度融合。近三年来,我有40多项参政议政成果被全国政协、民革中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政协、民革安徽省委会等采用,部分成果获省领导批示。

回顾参政议政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参政议政工作的重点是选题、调研、撰文三个关键环节。


精准切入定选题



根据党政所需、群众所盼、自身所长,选题做到紧扣发展、关注民生、体现特色。

首先,深入学习和领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要事、民之期盼”进行选题,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其次,小处着眼,大处着手,善于运用小切口,透析大问题。比如我撰写的《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关于规范农村演艺市场的建议》《城市化进程中需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关于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议》等,都是从大问题中找小切口,从微观中挖掘宏观,挖掘深度。这些信息均被民革中央采用。最后,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建议;对老情况、老问题,贵在创新突破。比如我撰写的《关于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省政协采用)、《打造应急产业“安徽智造”模式》(中共省委统战部采用)、《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团结报采用)等都是聚焦热点、难点和盲点,对老问题提出新建议或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形式多样做调研


撰写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前,必须高度重视调研。在跟随政协、民革调研组和带领学生外出调研过程中,我仔细了解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全面深入了解情况。同时,也结合自己所主持的课题项目、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开展文献研究,做到点面、上下、内外结合,理论和实践对接,发现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求对策。

比如,被民革中央采用的《高质量推进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议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促进和保障体系》《完善多元协作机制,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条块协同,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效能》等成果,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解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问题的成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得出比较成熟的结论,提出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对策建议。

但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不要急于求成,需要再多方调研、深入地听取意见,不断完善。坚持做到先调研,后建言;未调研,不建言。


字斟句酌提建议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撰文需做到观点鲜明、语意中肯、简洁明快。

一是要深思熟虑定题目,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眉清目秀”,一目了然,富有新意。二是开门见山地写好背景,说明情况,点到为止。三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要有分析,点透为止。对于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表达准确,有严谨的逻辑,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做到“一语中的”。四是有独到见解地提出建议,点明为止。提出的建议应该是有针对性的、一病一方的建设性意见,注重建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比如,我撰写的获省领导批示的《党建引领完善城市基层数字治理新模式》《关于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在构建我省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引领驱动作用的建议》《强化“四个保障“,构筑平安乡村》等,都是积累、借鉴、吸收调研资料,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做到前后呼应、融会贯通、语句精炼,建议具有实用性,切实能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加强学习,把握形势,在工作中思考,在调研中探索,以本职工作为基础,发挥公共管理专业特长,积极建言献策;在参政建言的同时,推进教学科研成果的提升与应用,做到二者相辅相成、循环促进。


刘华,十三届安徽省政协特邀信息员,民革安徽省委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安徽财经大学社区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曾被评为“民革安徽省委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个人”“民革安徽省委会会议发言和提案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安徽财经大学优秀教师”,获得“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